发布时间:2022-05-23 来源: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内容简介:
“我”是独立党候选人,与另外两党候选人竞选纽约州州长。“我” 自认为还正派,“声望还好”,因此对选举充满了信心。谁知竞选开始后,诽谤、恐吓、诬蔑的脏水接二连三地向“我”泼来,几乎在一夜之间,“我”变成了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舞弊分子和讹诈专家。此外,竞选的对手们还利用匿名信对“我”威胁谩骂,指使人对“我”大打出手,甚至以极卑鄙的方式污蔑“我”私生活淫乱。最后,“我”只能“偃旗息鼓,甘拜下风”,放弃了竞选。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作品鉴赏:
《竞选州长》是马克•吐温写于1870年的一篇讽刺小说,描写“我”参加纽约州州长竞选后的遭遇。资产阶级政客收买报刊,把它们当作造谣中伤、讹诈恫吓的工具,把一个正派的候选人诬蔑为臭名昭著的“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舞弊分子和讹诈专家”等等。作品犀利地揭露了当时美国社会民主制度的虚伪。
作品主人公“我”起初对当时美国选举状况知之甚少,对“民主”和“自由”的理解也比较单纯,在参加竞选之前,他一度以为他“有一个显著的长处胜过这两位先生,那就是———声望还好”,然而“正当我还在赞美自己的长处,并暗自因此得意的时候,却有一股不愉快的浑浊潜流‘搅浑’我那快乐心情的深处,那就是———不得不听到我的名字动辄被人家拿来与那些人相提并论地到处传播”。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铺天盖地的攻击接踵而来,伪证罪、蒙大拿的小偷、盗尸犯、讹诈者等等这些莫须有的罪名全都加在了 “我”的身上,最终迫使“我”放弃竞选,因为“我够不上纽约州州长竞选所需要的条件”。在这里,马克•吐温用老实人做主人公是独具匠心的,他说 “主人公单纯、天真、诚恳和浑然不觉要装得非常之像”,“才能起到美妙动人的结果”。这种从天真老实的主人公的角度去展开情节的写法,使小说的主题在幽默和夸张的氛围中得到升华。
《竞选州长》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马克•吐温夸大了当时美国选举制度的弊端,但是作品本身并没有因此而失真。我们可以说,夸张是创作的需要,也是读者的需求。在马克•吐温的放大镜下我们可以更真实也更深入地看清当时的社会状况。
小说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独立党的纽约州州长候选人“我”参加竞选的经过,文笔幽默而又不乏真实感。随着情节的展开,“我”内心的反应从“惊慌”变成“提心吊胆”,进而发展到“快发疯了”直至“怀着痛苦的心情”退出竞选,这些剧烈的情感变化塑造了一个“正直、忠实的独立党人”的形象,使读者对“我”备感亲切,从而加深了对政客们卑鄙行径的愤怒。
大胆的讽刺也使这篇小说情节显得格外生动。那些政坛老手们费尽心机陷害对手的种种丑恶的嘴脸在作者的挖苦讽刺中原形毕露。小说中,政客们操纵新闻媒体于股掌之中,他们利用新闻媒体的公众效应造谣生事,捏造是非,其手段之卑劣令人叹为观止。
《竞选州长》对美国的竞选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撕下了美国“民主”的面纱。鉴于历史以及作家自身的局限性,马克•吐温不可能真正地揭示出美国“自由竞选”的阶级实质,只是批判了其不合理的方面,他更多的是从个人道德上谴责了民主党、共和党及其政客。但在美国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前期,也就是美国两党制确立不久之时,他就能抓住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选举,发掘其中的弊端,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