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5-24 来源:龙的天空
4、《无家》
《无家》的文笔虽也算得上不错,但与《家园》、《以待天倾》这种各领潮头的作品尚存不小的差距,之所以将其推荐到巅峰榜中,主要是看重了这部书的历史意义、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
自建国以来,受政治力量的影响,中国的军事文学一直存在一些通病,如一味唱高调、塑造英雄、讴歌战争、将文学作品当成爱国主义教材等等,每场战事让人们看到的都是光辉伟大正确,导致很多人对战争的概念都弥漫着理想主义色彩,根本没有意识到真实的战场会是何等残酷,更不明白一场战争会让多少百姓家破人亡,痛失所爱。常在论坛上看到一些人叫嚣“来一场世界大战又如何”之类的狂言,那种对生命的漠视和对战争无所谓的态度令人心底生寒,这其实都是被宣传毒害洗脑的下场,也是一个几乎没有反战文学的民族必然会孕育出的苦果。
更可悲的是,中国也是一个二战文学最为匮乏的国家,在笔者记忆中,只有《地道战》、《小兵张嘎》之流,与国外那些二战名著一较,差距之大实在令人脸红。究其根源,不外是因为内战的胜利者试图湮灭失败者当年的抗战功绩,而自身却又拿不出可以吹渲的实例罢了,于是便只能留下一片空白。
《无家》虽然在很多方面尚不成熟,还远远达不到名著的层次,但却已经是国内描述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最为真实、最为深刻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翻开书卷,你将看到一个比历史课本上更为真切客观,几乎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抗战岁月。本书也是国内少见的较优秀的反战作品,甚至可以说是开先河之作,作者将真实的战争血淋淋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让读者与破碎的肢体、流出的内脏只有咫尺之遥,从而在本质上刷新了那些把战争当成游戏,提起战争只想到荣誉和辉煌的天真少年们的人生观。
国内文学界和历史界的另一个空白,就是建国后那风云变幻、荒诞诡异、群魔乱舞的三十年,文学家和历史研究者全都把自己装扮成睁眼瞎,好像这残忍荒唐的三十年压根儿不存在一样,“反yo~u”、“大yu~e进”、“大j~i荒”、“文g~e”这些影响了亿万人的大事,被整个社会有意屏蔽,导致很多人对这些甚至一无所知,或是只闻其名,却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之上。就在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即将被人们遗忘的时候,作者用这样一本书,将那个血痕斑斑的年代重现在了我们面前。忘记历史就等于忘记良知!为了打倒昔日手足,不惜大搞运动,用千万人的鲜血书写自己的政治正确,这种人渣居然能够名垂青史,多受赞誉,世事如此不公,怎不令人扼腕冲冠?就算已经无法清算当年那些人渣的责任,至少也要心头警醒,以史为鉴,避免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以一个国军抗日英雄波澜壮阔的一生为线索,以1937年后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为开端,逐次在读者眼中展现了抗日战争、国共nei战、抗美援朝、以及建国后那风云变幻的三十年。主人公老旦本是一个善良朴实的农民,被卷入时代的浪潮,被迫走进了战火纷飞的战场。通过这个代表人物的复杂际遇,作者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农民在1937至1976那风云变幻的四十年中,辗转苦痛,却又身不由己的悲惨命运,浓重地勾勒出了这个可怜群体曾经遭受过的深重苦难。老旦这个一生善良真诚,对生活仅有最卑微的简单愿望的老好人,在历经半生坎坷,为国家、民族几乎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之后,却在新中国里,遭遇了悲剧的命运,这样的剧情安排,其实正是作者对那个荒唐时代的血泪控诉。
看完《无家》需要相当的勇气,虽然本书行文不矫情,不做作,语言贴近生活,读起来很亲切,但这绝不是一部消遣性的小说,弥漫全书的,是一种莫名的沉重,作者是在用心头的血来写,读者也需要流着泪去看。这部书很少有人会去读第二遍,因为书中陈述的内容太过真实,太过残忍,让你不敢,也不忍心再去体验一次。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部书在出版时被严重阉割了,网络版里也有不少沿用了太监版,下载时要注意甄别,我看的这个仅包含正文内容的txt文件大小为1013K,开头是淮海战场,结尾是红日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