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12 来源:
很多读者都不知道,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大师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这位大师对于侦探小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由于创作理念的差异,狄更斯对于侦探小说有着更深刻的思考。因此,他的相关作品中,也体现出了更强烈的思想性。
在狄更斯之前的很多作品(比如巴尔扎克的小说)里,罪犯往往具有传奇色彩,而警察既愚蠢又腐败。随着社会体制的发展健全,这种模式的作品几乎消失了。侦探作为稳定的社会保护者,逐渐取代罪犯成为英雄。
狄更斯对侦探这个新生行业大加赞扬。他在《家常话》上发表了几篇文章,将现实中的几位侦查员塑造成了英雄。狄更斯对犯罪表现出一种着迷但矛盾的感情,这种情感延伸到对罪犯心理的关注。他的几部作品,包括长篇和短篇,对于谋杀和随之而来的犯罪行为都抱着一种厌恶甚至害怕的心态加以考察、思索和审视。他认为,描述犯罪也许对心怀恶意的人有着深深的吸引力,而这种人在所有读者中占了绝大多数。狄更斯还很关心监狱的现状,几次托关系到监狱进行考察。
总而言之,狄更斯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对于犯罪现象有着深层次思考的作家。爱伦·坡仅仅把侦探小说当成一场“猫鼠游戏”,这使得侦探小说稍显肤浅和单调;狄更斯则把更多的社会意义和思想融入其中,令其一下子变得丰富起来。平铺直叙式地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喊出来(例如某大片里面的“天下”和“不杀”)固然不合适,但是没有思想的东西却必然不能长久。这点爱伦·坡没有(也不想)意识到,而狄更斯的考虑无疑更为周全。
创作于1853年的《荒凉山庄》是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算不上侦探小说,却对侦探小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主人公巴克特探长熟悉那些犯法者,对他们的习惯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他对于罪犯者有着一种人文主义关怀,并因此得到了这一阶层的尊重。毫无疑问,他的推理能力比起杜宾先生差了不止一个档次,但他更人性化,更能被读者接受。后来很多侦探的塑造都参考了巴克特探长。
狄更斯在晚年开始创作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侦探小说,名为《杜德鲁疑案》。小说只在杂志上连载了六期,就由于狄更斯的长眠而终止。故事的结局成了千古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