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3-12 来源:温瑞安小说
在温瑞安写这部《说英雄·谁是英雄》期间,整个传统武侠创作界正逐步走入低谷,古龙突然撒手人寰,当年的百家争鸣景象也不复再有,甚至众星捧月的景象也不复存在!一时间,武侠掌舵大旗刮到了温瑞安面前,而他此时正经历创作思想的转变、交错、挣扎,正对武侠小说本质开始认真审视,却突然面对如此大的境况转变,是悲是喜?那是怎么样一种孤独心情?他会想些什么?他会在创作思路上和小说内容中体现些什么?
最终,温瑞安没有彻底舍弃“侠”这个重要元素,于是在《说英雄》中,就有了以王小石为代表的“侠”的力量。
苏梦枕的红袖刀是要分离别人的身体和头,但在爱情上却成功挽留恋人的心。
王小石的挽留剑是为着挽留,他挽留住了什么?
在小说以写实性江湖格局以及政治时局的背景下,王小石的“侠”显得很苍白,也很无奈。
这个人物塑造很矛盾,可以说是“傻不傻,精不精”一类人,有时象是大智若愚,有时也象忠厚老实。性格难说。
在王小石身上,我们看见了“侠”,也看见“侠”的“暴力”,尤其是冲入酒楼“必杀诸葛”那一幕的表现,如野兽般神智不清不计较身体伤痛,眼中只有一物——要杀的人,很实际的描写。
同时,王小石又能很机智勇敢而冷静,这体现在他用弩箭要挟蔡京那一幕。
王小石还能统领金风细雨楼!
会发觉,这个人物好象把“侠”的可爱因素占全了,却反而不真实不鲜明了。
如果从小说内容构架上看,只能叹息王小石“侠”不逢时!最终的结果走向逃亡也是理所当然了。王小石一人要代表一种纯粹民间侠的力量,也难免会苍白无力,这也是真实江湖格局还原的必然结果。
当然,除了王小石所代表的民间力量,小说中也将与他颇有渊源关系的诸哥先生和四大名捕等政治法制力量所代表的“侠”引入故事,这也就引申了《惊艳一枪》、《伤心小箭》中本与整个小说主旨无关的诸葛武侯和元十三限对决故事。
温瑞安《四大名捕》小说系列在《说英雄·谁是英雄》中做个了断,给这部小说的题目增添不少风趣和“含英雄量”,也将温瑞安本人的系列小说体系基本完成内容统一,同时,他早期反抗传统武侠元素的创作动机也再次融进这部小说大的审视中。
温瑞安还有两部小说《萧秋水》、《血河车》也有内容关联,可以算是一个大系列,在《说英雄·谁是英雄》中,方应看代表这一系列人物出场,却不再是萧秋水方歌吟般侠气纵横,而是一个善于勾心斗角争权夺势的朝中红人。
这也许是这部小说的背景容不得侠气能纵横吧。在《说英雄·谁是英雄》的文章气脉中,有一种“乱”,那是一种挣扎探求审视而又无奈的“乱”,这“乱”乱得让人黯然心伤。
当我读到诸葛先生和四大名捕以及天羽大侠方歌吟的后人统统出场时,除了感觉到小说题目“说英雄,谁是英雄”那种壮观和热闹,也看见温瑞安如辛苦劳作后整理自己果实般“整理”自己不同时期笔下人物,他是不是真的要走了?
温瑞安看着传统武侠创作每况愈下,自己又对武侠本质做努力探求同时,他写出这个题目“说英雄·谁是英雄”,除了说他自己笔下英雄,还在悲凉而又无奈地说谁?
在爱情、色情和女人的描写中,金庸笔下女子人物千姿百态,亦正亦邪,仅从几位反面配角人物“李莫愁、梅超风、周芷若、马夫人”等人物塑造中,就能读出内心思想挣扎,在为她们所作所为表示反对同时,又能产生同情之意,金庸的人格和视角反映在小说里,是完善客观的,也贴近普遍现实。金庸在“情、色、女人”这些武侠小说最吸引读者眼球的构成元素上,没有屈从,而是采用基本文学引导,有关情色场景,一律虚写。缺少如此重要构成元素,反而迎来更多读者,商业目的更加成功,这是个有趣问题,同其它武侠作家相比,金庸所拥有女读者所占比例最多,除了金所擅长能写出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外,很多女读者是接受小说中对女性最起码的尊重。